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,读者和媒体之间仅限一种弱粘性的阅读与被阅读关系。依托互联网诞生的芸芸新媒体,表现出了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明显优势,行业内称之为「社会化媒体」。
社会化媒体营销:基于社交网络策划、传播的一系列包括品牌曝光、获取用户、销售转化等在内的营销活动。
特点:
1)双向互动、品牌人格化
2)性价比高、小成本大传播
3)受众活跃度更高、黏着更强
4)用户更精准、可依据平台特点定制内容
5)影响范围大(微信5亿日活),分享型社交链传播
由此,品牌的营销行为触角也从传统媒体转向社会化媒体。而且根本不需要像过去一样花大价钱砸广告,只需要找一个花样玩转新媒体的90后,一样能实现营销目的。君不见,微博的杜蕾斯、小米,微信的罗辑思维、企鹅吃喝指南,都已经成了新媒体营销圈内教科书级别的案例。感受一下来自社会化媒体的势能:
社会化媒体营销(两“微”一端)
如果说过去的营销行为是“重平台、重代言”,如今则是“重玩法、轻平台”,品牌该选择哪个平台,采取怎样的玩法,内容和互动技巧(娱乐和趣味性)成为决胜关键。
1.微信
坐拥5亿日活用户的微信,自然成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重地,涵盖图文、H5、投票、点赞等多种互动形式。其熟人社交(口碑营销)、病毒传播的价值更是不容小觑。基于微信的次生新媒体形式主要是:
服务号
对微信进行二次开发,以提供线上服务,便利用户为目的,并配合营销活动,典型如招商银行、南方航空。
订阅号
1).资讯类日刊:提供有价值、有趣味的资讯、信息,如果具有评论、赞赏等权限,则更类似一个微型内容社区。典型如罗辑思维、知乎日报、毒舌电影等。
2).SNS营销:利用人性心理诱发一系列基于熟人关系链的分享行为,典型如朋友圈病毒传播活动,例天天P图“小学生证件照”H5:
微信群
社群用户沉淀:聚拢种子用户、活跃用户、忠诚用户,促进口碑传播和品牌转化。策略性维护,不要营造成一个意见投诉群。
微信朋友圈
朋友圈汇聚了80%的流量,是媒体营销的金矿。玩法有朋友圈广告、九宫格、个人大号转发推荐等。
表情包
品牌/产品衍生表情包,玩个性、玩新意,有助于塑造品牌调性、培养用户好感。
2.微博
微博的媒体属性决定了其品牌宣传特性。因此,品牌营销的微博定位可以是产品宣传、企业公关传播。除此之外微博的价值点还在于:
大V推荐
名人、大号代言,分享使用体验为品牌背书,如杨幂等明星代言「草木之心」:
话题/粉丝互动
事件营销,引发讨论热潮,如#带上微博去旅行#、#帮汪峰上头条#等:
借势营销,借助海报、视频、图文等形式,结合热点开展借势营销,典型如蹭得一手好热点的营销鼻祖杜蕾斯:
其它:如转发抽奖活动、信息流广告(粉丝通)
3.QQ
QQ空间:95后、00后等低龄化群体平台,非常适合这类用户群体的产品,典型的玩法有信息流广告(广点通)、软文引爆、打造个性空间、明星空间等,为品牌引流;
QQ群:很早的线上社群载体,受到微信群的削弱影响,但地位依然不可撼动。也是遵循社群玩法,建立从一套由上而下的管理机制、挖掘活跃分子、配合红包、线上线下活动等形式,主要是维护用户粘性和忠诚度,促进口碑传播。
4.百度系
SEM/SEO:搜索引擎营销/优化,通过付费/不付费的方法,优化网站/产品在搜索列表中的排名情况
除此之外,还需要完善一些长尾渠道,如百度百科、百度知道、百度文库、百度贴吧等,增加品牌曝光量,增强可信赖度。
百度百科
一定要有,对于增加审核通过率,tips如下:
1.参考源:花钱在一些大型门户网站投放软文,获取参考源。
2.账号等级:提交者账号等级高,通过率高。
3.内容格式:忌用第一人称,避免写成广告的形式。
百度知道
自建产品的问答词条,可掌控一部分品牌词、长尾词。避免被屏蔽的小tips:
1.品牌关键词中间空格,例如滴滴 打车;
2.品牌和关键词,一个在正式回答中出现,一个在补充回答中出现;
百度文库
1.有专业内容沉淀的话可以考虑;毕竟是个免费渠道;品牌名注意隐晦显示;
2.申请机构认证之后上传文档的通过率更高一些;不过过程略麻烦;
百度贴吧
1.垂直贴吧可能活跃度不够、广告贴遍布;而且容易被删帖;
2.以软文形式在热门贴吧发帖,结合自己的行业、品牌
5.论坛
论坛的形式日渐式微,老牌论坛如天涯、豆瓣尚有一丝余热,垂直论坛若有高知名度者,也不妨一用。玩法:
话题、活动、事件类发布及软文投放;
合作活动,如某汽车品牌和爱卡汽车论坛合作举办线下车友会活动;
6.媒体新秀
既有新晋知名专业内容社区知乎,一代二代约炮神器如陌陌、探探,也有事实热点新闻聚合类平台今日头条,更有火爆一时的直播秀场。
各平台用户群有差异,现在,找到你的用户聚集很多的平台。
当前传播还认为,营销形式从来都不是单一的,家家都在打“组合拳”,为求传播效果的广度。
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始终是一种互补的关系。当品牌发展到成熟阶段有一定知名度的时候,其实可以考虑传统媒体的营销投放,地铁、公交站牌、楼宇、甚至是电视广告,比如小米拿下了春晚的广告。
这种回归传统的行为是为了向公众昭示“我很好,我一直在”,展示一种品牌的实力给消费者以强大的依附感,同时,现实中有形的触达感,会更加拉近用户和品牌的距离,成为需求来临时的优先选项。